新媒体运营面试问题及答案小白,新媒体运营面试题问题?
大家好,我是痕哥,从彻底摘掉旅游人的身份标签进入新媒体行业已经半月有余,总体而言就一个字——
难。
今天就围绕着这个话题,和大家唠唠旅游人转行做新媒体的那些事儿。不一定对,仅供参考。
我们老话常说,隔行如隔山,真的一点不假。既然如此,我为什么要转行呢?说一千道一万,无非就是为了碎银几两。
在后疫情时代,“生存”,才是第一要务。若不解决这个问题,其他问题没法解决。而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说,就是“适者生存”。在我看来,转行就像“旅行”,也与“被动迁徙”、“走”类似,都是离开自己熟悉的领域,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。
我所谓的“走”既可以是具象化的动作,也可以是抽象化的思维。不管它是什么状态,我们生而为人,始终都要向Q看。
尤其是一家三口里,两个人都在干旅游,“走”的几率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。就算心不甘情不愿也要被迫转行,毕竟吃饭得花钱。
写到这里再说句题外话,一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最好来自两个不同的渠道,当一个渠道瘫痪时,另外一个渠道还能接济,并维持一段时间,或者说有足够的时间再建立一个优质渠道,慢慢打磨,等你走上正轨。
建议大家耍朋友的时候注意一下,要是你的对象和你一样都是干旅游的,得慎重考虑了。
哈哈哈哈,开个玩笑,但是有些时候玩笑也是现实。幸好痕哥的女朋友是做其他工作的,还能让我缓冲一段时间。不然我们两个每天只能坐在家里大眼瞪小眼,先是一团和气,再是唉声叹气,最后就是拿我出气。
一&
我为什么选择做新媒体?
关于这个问题,痕哥不想把根源都推咎到客观因素上,比如政策、疫情、公司制度等等。就拿政策来说,上次通过一些渠道收集到的消息对公司来说确实不好,业务基本上全面停滞了,但我发现,我的离开并没有加速公司的崩盘,该做的它还是在做。
并且我最近都在翻阅王阳明心学的相关著作,受其影响,所以我打算从内心出发,在心里找答案。
第一&
优势在我
从小我就对文字比较痴迷或者说是敏感,喜欢以文字记录生活,QQ空间里都是密密麻麻的文章,那个时候“非主流”才是它的尊姓大名。
但是会写文章或者说善于组织文字与新媒体运营之间并不相等,不能正向推导,也不可逆,只能说善于组织文字隶属于新媒体运营而已。
唯一可以明确的是,善于组织文字在新媒体运营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,尤其是在内容输出板块。现在是原创的时代,如果你能不断创新文字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你就掌握了时代。
而我暂时还做不到,但是我有优势,我想扩大这个优势。
第二&
入局
转行的关键就是不能停在“想”的层面,做了通盘考虑之后,就得放开手脚,实践。
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当机立断,跳出舒适圈去折腾。为什么我能在上一个公司从2月上旬干到4月下旬?就是着了舒适圈的道,各种担心,各种焦虑,步子一直迈不出去,就在温水里面煮着。
不过在这段时间里,我也没有闲着,不断学习运营知识。比如,人人都是产品经理,产品汪,今日热榜,虎嗅网等等。虽然我的脚还没迈出去,但是思维却已跻入运营行列。
换句话说就是,不管身体,还是灵魂,总有一个在路上。
第三&
打造爆款文章10万+
痕哥投简历的时候,发现稍微有点底气的公司,在招聘的最后一栏里都会写上,写出爆款文10万+的优先考虑。甚至写上,你将运营的是几十万粉丝的账号,还请慎重投递。
看到这里大家多半都猜到了,在新媒体运营里还是得靠实力说话,而实力的外在表现就是优秀作品。从招聘的角度来看,优秀作品的定义即爆款文章10万+。个人理解,不一定对,但是如果你有了10万+的爆款文作为背书,基本上都可以得到面试官的邀约。
痕哥的第一个小目标就是写出一篇10万+文章。
第四&
多渠道变现
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这样。先做小人,尔后才以君子论之。这是痕哥的第一目的,也是持续目的。针对这点我就不展开了,有兴趣的盆友可以下来交流。
二&
我是怎么样转行的?
第一&
被拒绝到绝望
作为一个新人或者说是理论上的巨人,实践中的矮子,一开始投简历就被拒之门外,而我不以为意。
谁知后面接二连三都被拒了,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如果再被拒绝我将可能一蹶不振,必须重视起来。经过反思,我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我犯了现成偏误的思维错误。
那么何谓现成偏误?现成偏误是指用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。比如医生用自己最喜欢的疗法治疗所有可能的病例,等等。而我也用自己最熟悉的那一套来应到新媒体运营的面试,结果当然好不到哪里去。
既然知道了问题的症结所在,我就开始搜集解脱之道,但是一无所获,就在一筹莫展之际,却被我女朋友一举道破。
记得那天她下班回来,看见我在房间里对着电脑焦虑不安,就拿起我的简历看了起来,并做了必要性的删减,重点突出,优势明显。关键是她还故意留了一些坑,看看面试官的反应。
最后我根据她的想法再结合了一下实际情况,重新做了简历。第二天我又去投,投了大概五六家,得到了两家的邀约,还算有所成绩。
根据这件事情我明白了,想要战胜现成偏误,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与你想法不同的人合作,与你拥有截然不同经验的人合作。
第二&
从大数据中来回大数据中去
虽然我战胜了现成偏误,但是成绩也只能说有点起色,在复试环节还是被刷掉了。
面试完毕,痛定思痛,却毫无头绪,就打开小红书准备游戏一下,竟然天降不虞之喜,有博主在推新媒体运营面试经验。我眼睛蹭地一下就亮了,一字不漏地看,然后根据他的经验来修改简历,同时做了作品集,主要是关于公众号运营的。
结果怎么样想必大家都能猜到。
但是这件事让我感到特别难过,毕竟一个即将踏足新媒体运营的人竟然没有互联网思维,不应该感到难过吗?
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转行经验,文章较长,有些地方也是牢骚满腹,希望大家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
祝好。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80709525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78power.com/11543.html